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市动态

河源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模式,全面提高应急能力

信息来源:河源应急管理
时间:2020-12-26
作者:
字体:

  为扎实推进河源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市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市应急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制定了《河源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应急管理体系,强化河源应急管理抢险救灾指挥,打通基层抢险救灾“最后一公里”,大力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图片

  今年以来,河源共经历18轮较强降雨过程,其中入汛以来有11次强降水过程,4次在龙舟水期间,组织召开三防会商和调度会议25次,共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4次,防汛Ⅲ级应急响应1次,由于反应迅速,措施有力,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开展,将灾情损失降到最低,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指挥体系建设

  健全分级分类明确的灾害事故指挥体系。成立市县两级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研究部署、领导指挥市县两级安全生产防范、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下设汛旱风、森林防灭火、抗震救灾、安全生产、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社会安全、交通运输、公共卫生、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等11个专项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工作。

  建立“四级联系人”制度。实行市县镇村四级领导下沉一级挂钩联系、领导指挥、组织协调,确保启动应急响应或发生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执行上级部署、开展指挥处置、组织抢险救援。

图片

  建设市县镇三级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平台可推动实现事件接报、应急响应、指挥调度、研判分析、协同会商、应急评估等全流程管理,为智能化、扁平化、一体化指挥作战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运行机制建设

  健全管理责任体系。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制,明确应急管理部门负综合监管责任,行业主管部门负日常防治责任,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将“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责任落到实处。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物资装备保障体系。改变以往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的局面,推动形成应急管理“一盘棋”的工作新格局。目前,市县两级总体应急预案及各专项应急预案正在修订编制,市县镇村四级物资仓库建设稳步推进,不同行业领域专业抢险队伍、应急救援突击队伍、乡镇综合抢险救援队伍基本组建完成。

图片

  实施一体化应急响应运行机制。对会商研判、预警预报、应急响应、应急救援、转移安置、信息报送、值班值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进行规范,推动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从“物理相加”向“化学反应”转变。

  加强镇村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规范乡镇应急管理机构。整合乡镇(街道)现有的安监站、三防办、消防工作站,推进规范化实体化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保障正常履行应急值班值守、信息搜集核实上报、安全生产巡查检查等职责,确保第一时间核查和先期处置灾害事故。

图片

  实现转移安置责任制网格化全覆盖。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为单元,成立以包片镇村干部、青年党员、护林员、水管员、村辅警为主要成员的镇村应急转移工作组,实行网格化、责任制、全覆盖管理,平时负责组织开展村民自救互救知识宣传和应急疏散演练,发生灾情时负责第一时间组织转移群众。目前,全市已建立1406个工作组,划分了责任网格区、明确了责任人。

  规范镇村应急避护场所建设。完善硬件设施,每个行政村(居)设立至少1个临时集中安置点、每个自然村设立1—2个紧急避险点,在全市建成1440个应急避难场所,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针对通信难问题,目前已建成覆盖到村的户外公共广播系统,并为每个行政村配备1部卫星电话,为每个自然村配备铜锣、手摇报警器、手持扩音器、口哨等实用物资,确保第一时间向上级报送灾情、第一时间将预警预报信息送达群众。

分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