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排涝39天日夜不息,只为群众早点回家 ——《中国应急管理报》头版报道广东支援江西抗洪抢险队

信息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时间:2020-08-29
作者:
字体:

2020年08月29日,《中国应急管理报》发表

       编者按:今年7月,江西省遭遇了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严重灾情,兄弟省份广东省及时启动全国“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果断伸出援手,派出一支由91名“精兵强将”组成的抢险队伍,第一时间奔赴受灾严重的九江市永修县三角联圩定点排涝。39天来,他们顶风冒雨,战酷暑,斗高温,与蛇虫鼠蚁为伴,伴机器轰鸣而眠,全力保障排涝设备运转,想方设法提高排水效率,只为让灾区群众早日重返家园。日前,本报记者奔赴抢险一线,听到了不少关于广东支援江西抗洪抢险队的动人故事。

       “9台电机全部调试完毕,一天可排水129.6万立方米,这可是我们最高速度的2.5倍!”8月24日16时,广东支援江西抗洪抢险队通联组组长肖俊才迫不及待地发布了这则好消息。围住泵站抽干积水、抢修设备,尽快利用泵站的大型水泵进行排涝作业,这个办法来自队里的水利专业博士李俊。

“30多天,他们日夜排涝,现在水排得更快了。”附近的渔民老袁将这些看在眼里、暖在心上,他和很多受灾群众感到“离回家又近了一步”。

       7月,江西省遭遇严重洪涝灾害。重点圩堤三角联圩所在地三角乡有保护人口2.6万人,灾情发生后,23411人被紧急转移安置,无法回家。粤赣一家亲,患难见真情。按照全国“一盘棋”响应机制,7月14日,广东省应急管理厅主动询问江西、湖北、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在防汛救灾方面需要什么支持。16日,江西提出支援排涝请求,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连夜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市抽调相关人员和装备,组建广东省支援江西抗洪抢险队。91名队员携大型排涝设备,分批抵达永修县,这是兄弟省份中首支赴赣支援排涝的队伍。

       从7月21日到8月28日,39天来,他们顶风冒雨、战酷暑斗高温,与蛇虫鼠蚁为伴,伴着机器轰鸣声入眠,全力保障高效排涝,只为让受灾群众早点重返家园。日前,本报记者赶赴江西,记录下广东支援江西抗洪抢险队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为民故事。

初来

很多队员晒得脱了皮

       7月21日,广东支援江西抗洪抢险队第一批队员抵达。为避免拥堵,6时许,队员们就开着7台总排量22500立方米每小时的大功率排水抢险车,从永修县驻地赶往抢险现场。

       他们到达现场后第一件事就是调试设备。

       来自佛山市禅城区盈浩排水建设管养有限公司的4名资深技术人员带来了一台排量5200立方米每小时的应急排水车,该车配有6台便携式潜水泵。10分钟不到,设备调试完成。该公司副经理康健飞说,自7月16日开始集结待命起,他们就抓紧时间进行演练和装备调试。

        深圳市广汇源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带来的一台4500立方米每小时的大型泵车,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块头”,6个出水口、6个进水口、硬管4根,每根长4米。队员们先将4根硬管从车上抬下来,放入水中,再将硬管与排水车的接头处接好。4名队员站在水中,扛着几百斤重的硬管;2名队员将硬管的接口抬起,与车上的接头处对齐;1名队员将螺丝拧紧;几名队员再合力将约40米长的软排水管接到排水车的出水口上。

       准备工作做好,已是10时。

       设备轰鸣阵阵,三角乡的洪水通过排水管,跨过圩堤,奔腾流向修河。

       接近中午,最高气温一度达到35摄氏度。太阳炙烤着泥土,热浪扑面而来。

       现场的抢险队员个个皮肤发红,每天暴晒十余小时,很多队员晒得脱了皮,但他们坚守岗位,抗洪抢险工作井然有序。

       为加强抗洪排捞的科学作业和安全管理,抢险队将全体队员编成10个班组,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其中,战斗组6个班,通联组2个班,保障组2个班。排水车24小时不间断作业,每辆车由2名技术人员负责,队员们就睡在车上,人停车不停。

       52岁的队员李敏聪有着20多年抗洪排涝经验,曾多次参加广东省台风、洪水抢险救援。在排水车准备作业时,他拿来一根钢钎,插在车辆前方地面上,将车上的一根金属线牵引过来,拴在钢钎上。李敏聪解释说,因为车上配了柴油发动机和发电机,容易带电,需要接一根地线。“一定要确保队员们的安全。”他边说边干着活。

       听说广东抗洪抢险队来帮助排涝了,高兴的当地村民自发送来了饮料,提醒队员们防暑。

       三角乡鄱湖村一名村干部看到马力十足的排水车,很兴奋:“感谢广东人民的深情厚谊!”

经验
10个“竹排”保护堤坝

        “今天水位又下降了多少?”这是队员们睡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踏上圩堤时,我们才真实感受到这里的灾情有多么严重。”三班班长张建伟从事水务工作已有20余年,有着丰富的抢险救援经验,也擅长带领团队作战。出发前,针对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他做好了计划。然而,预期之外的困难接踵而至。

        堤内需要排出的水太多了,必须使用大型排水车和沉重的消防水带。刚开始,他们把水带直接横跨在圩堤上,这样一来,如果有抢险车辆通过,队员要先将抽水泵关闭,待车辆通过后再重启。

        “一天下来起码要开停数十次,机器损耗非常大,也影响排水进度。”张建伟说,高温作业本就非常耗体力,队员们不断关水泵、挪水带,非常疲惫。

        经过反复研究,抢险队决定采取埋管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将水带埋入圩堤内,其上再加一层钢板减少冲击。

       这个难题算是解决了,然而严峻的挑战又一次来袭。三角联圩是土堤,水流的冲刷会带走细小的砂土和石块。如不及时处理,小漏洞会逐渐扩大,堤坝可能会决口。

      “我们来这里是救灾的,决不能给当地添乱,更不能给群众留下安全隐患。”张建伟说,保护一座堤,就是守好一寸土。他们听取了水利专家建议,计划利用挑流消能、增加缓冲物等方式,减少堤面损耗。

      然而,办法虽好,材料却难寻。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张建伟留意到,排涝点附近的路边堆放着竹排。他灵机一动——作业点附近有不少被洪水冲上来的圆木和竹竿,何不用它们做“竹排”,让水带出水口漂浮在水面上?

       说干就干,队员们立即行动起来,他们不断调整水带位置,再用铁丝紧紧将其固定到圆木上。最终他们用10个“竹排”保护了堤坝,为接下来长期排涝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机应变、精益求精,抢险队一直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每项工作,以丰富的经验和坚定的毅力面对困难。10厘米、13厘米、16厘米……看着水位退得越来越快,队员们非常高兴,说起这事,脸上的笑容就藏不住。

艰苦
值班一晚遇到9条蛇

        初来乍到时,饮食差异、水土不服,让抢险队员吃了不少苦头。土生土长的佛山人吴伟雄吃不了辣,偏偏江西菜里少不了辣,连日的高温暴晒更让人上火。他说:“这辈子怕是难忘江西这段日子啰!”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一级调研员、抢险队领队胡华告诉记者,队里原本带了几顶帐篷,但因为帐篷内温度太高,圩堤上又没有树木可以遮荫,连续10多天,队员们只能生生在烈日下暴晒,先后有3名队员中暑。后来,他们有了个集装箱活动房,总算可以“室内”休息了。连日高温作业,队员们的衣服被汗水浸得湿漉漉的,18升一桶的水,两三小时就喝没了。夜里值守实在熬不住,他们就喝浓茶提神。

       高温酷暑、口渴困乏还好解决,最让队员们头疼的问题是,洪水带来很多垃圾,很容易堵塞水管、损坏设备,他们必须经常下水查看。在脏污的洪水里一泡好几个钟头,队员们的皮肤皱了又皱,手臂上还留有不少被异物刺破的伤口。

       在一次清理水下杂物时,李敏聪穿着雨鞋踩进水里,突然感觉剧疼从脚掌袭来。“当时我想着机器还在转,得先把垃圾清理了再说。”李敏聪说,上了岸脱了雨鞋才知道,是一根生了锈的铁钉扎进了脚掌,扎进去足足两厘米深。当时,他的鞋里全是血水。

       在医院处理完伤口后,队友们让李敏聪好好休息几天,但他只休息了一天就强忍着疼痛,坚持回到岗位上。“当时第二批队员还没抵达,24小时运作的排水车由4人负责,我倒下了,进度就不保了。”他说。

       每当折磨人的骄阳落下,淹没在洪水里的农田和鱼塘一片寂静,这时蛇就出来了。

       “蛇喜欢躲在排水管底下,有时候两条蛇缠在一起卷成一团。”队员黄观水说,有一晚值班时,他先后遇到9条蛇,吓得他不带手电筒、不穿雨鞋就不敢上堤。

       7月26日夜里,队员刘振球在巡查时发现堤内侧水面上漂浮着垃圾,随时可能堵塞抽水口,他立即蹚水打捞清理漂浮物,却突然感觉右脚一疼。拿手电筒照向脚部,他看见一条蛇迅速窜走。坚持爬上岸的刘振球很快发现右脚开始肿胀,他意识到咬他的应该是条毒蛇。当晚,他被紧急送至江西省中医院,住院治疗5天。伤情刚缓,刘振球就坚持着重返排涝一线。

       排涝工作越往后,作业难度越大,对设备、对队员的考验越大。村庄的地形比水库复杂得多。李俊介绍,受碗底效应影响,越往下抽,水面会缩得越小,下降的速度越慢。这意味着,抽水设备的位置调整越来越频繁。

       “三!二!一!”口号震天,众人合力,队员何东权和队友们将半人粗、数十米长的水管合力抱起后立刻向后拖。沉重的水管压弯了他们的腰,汗水也染湿了他们的衣服。“排涝接近尾声了,现在我们每天都要挪管挪车、重新铺管。”何东权说。

      此次支援江西是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组建以来首次参与跨省支援行动。不少队员是主动请缨前往抗洪抢险一线的,四班班长康健飞就是其中一员。不到一岁的女儿第一次叫“爸爸”,这份喜悦康健飞只能从视频里感受。顶着高温工作了一天后,他在视频里看她学爬、学站,康健飞露出幸福的笑容。

      队员梁斌说,虽然自己很想家,但受灾群众更想。离开家一月有余的队员王双喜最大的心愿是看到灾民们早日重返家园、重建家园,至于自己哪天返程,他表示没时间想,“村民们早日回家更重要”。

      一场风雨后,阳光刺破了厚重的云层洒落在永修的大地上,队员们再次回到圩堤上紧张工作。他们的身后,鹭鸟成群地停在刚刚露出的沼泽上。热爱摄影的康健飞拿出手机,拍了下来。他跟村民约好,等重建完成,他要回来看看这片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变得有多美丽。

深情
他们都是拼命三郎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抢险队在一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其中有13名共产党员。

       8月11日,抢险队临时党支部书记胡华组织党员骨干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他们对作业区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收集清运,又把圩堤上因长时间浸水和水流冲刷而出现的冲坑修复好。炎炎烈日下,党员们用编织袋装填碎石给冲坑做了砌筑护面。虽然体感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但大家干劲十足,称这个主题党日活动很有意义。

       8月12日,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直属机关党委向抢险队临时党支部发出慰问信,希望抢险队临时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继续发扬斗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不懈,奋力拼搏,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实际行动,让党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

      39天、936个小时的不间断强排,换来了35平方公里涝区内3.5米的水位高度下降。截至8月27日,抢险队的抽水量已经超过13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容积。胡华估计,最多再有七八天,抗洪抢险任务就能圆满结束。

      抢险队的工作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肯定,队员们也与受灾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广东抢险队第一时间就赶过来救援,我们很感谢他们。”当地的五金店老板娘潘文月把感谢化为行动,平时队员们来店里采购,她总是给最大的优惠,原价3.5元一斤的铁丝,卖给抢险队只要2元一斤,手套、铁锹、螺丝刀等工具都以进价卖给他们。看着被淹没的区域从一片汪洋,到能看见鱼塘轮廓,潘文月希望洪水早点退去,抢险队队员们能够平平安安地回家。

      “他们非常能吃苦,都是拼命三郎。”负责巡堤的当地乡亲说。这支力量最大、任务最重、驻守时间最长的抢险队的作风、能力,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8月8日,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龙卿吉率队来到抢险队排涝点,看望慰问抢险队队员,并通过视频连线向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表示感谢,在江西省受灾最严重的时刻,广东及时伸出援手,让江西感受到了无私大爱。

      8月20日,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王中丙来到三角联圩的圩堤上,为这批与洪水鏖战的战士送来慰问。

      “大家辛苦了!我一路看过来,灾民的房子基本露出来了,希望大家牢记使命,继续奋斗,胜利就在眼前!”王中丙说,“这场硬仗到了最后时刻,广东抢险队必定胜利。”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三角乡圩堤上,一辆辆作业车经过,飞扬起滚滚黄尘,尘土之下是退去的水,尘土之上是阳光。

分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