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
金湾区
全区共派出287个检查组1256人次,对机场片区、化工园区等重点部位及294个在建工地、19个水浸点、88个水闸、32座泵站、21宗山塘水库、35座外江水闸、72公里外江堤围、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63个应急避难场所开放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各有关部门立即整改,并提前对山塘水库开展预排水工作,在机场周边、化工园区等重点领域预置5台泵车及1台移动抽水车待命、6600个沙包现场备用。
同时,金湾区严格按照1:50比例要求落实转移责任人,督促各镇、村居落实好临险人员转移责任人台账,明确临险人员安全转移路线。全区63个避难场所已全部开放,并做好现场管理和防疫工作安排。目前全区已转移32323人。
全区一线值班人员共2184人在岗在位值守。全区9支综合应急抢险队伍和26支行业专业抢险队伍1515人以及市消防救援支队增派的50名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和4支国企后备救援力量已全部备勤,做好随时出动准备。全区4个镇的会商调度系统、41个社区的值班值守系统和657个对讲机运行正常。全区已准备好17辆防汛抢险排水车、30台发电机、55艘橡皮艇(冲锋舟)、30套排水泵、1012件救生衣、8000个沙袋等应急抢险备,市应急管理局已调拨5000个沙包到基层一线,保障抢险工作。
香洲区
香洲区党政主要领导带班值班,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分10个督导检查组,分片驻守镇街深入检查防风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区、镇街、社区干部共993名三防责任人全部上岗到位。加强防汛重要点位值守,13座山塘水库均落实“三个责任人”(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75个下穿隧道、26个水浸黑点等均落实专人值守。
截至24日18时,香洲区渔船232艘已全部回港避风;在格力明珠广场预留隔离安置房600间,集中转移安置上岸渔民;在10个镇街共设置10个应急核酸采样点;情侣路沿线沙滩和140处社区公园已全部关停;214处在建工地、87所中小学、191所幼儿园(含121所民办园)、92所校外培训机构中午前完成停工停课;473个沿海、地下空间全面落实防洪挡板等防范措施。
同时,香洲区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做好临险人员转移准备。目前全区26处水浸点已安排14辆泵车、56人在附近随时待命。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点)77处,暂无异常情况;全区现有临险人员21841人,均落实转移方案和责任人,目前已全部转移完毕,119处临险人员避难场所(最大容纳量约5万人)已落实生活物资储备、核酸检测,安排专人值守管理,保障转运人员的餐饮住宿、人身安全。
香洲区也积极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统筹24支救援抢险队3814人随时待命,储备前置备勤泵车14台、大功率发电机200台,同时通知各建筑企业配合调配挖掘机、大型运输车等设备。
佛山
高明区
24日,全区累计安排1631人次值班人员,974个检查组3681人次到一线检查。区住建水利局排查起重机械合计248台;自然资源分局严格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检查全区23处在册地质灾害点;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农信通短信平台累计发送预警信息约2.6万条,刊登防台风新闻报道或制作防台风宣传视频34篇/条,并持续在全区“村村响”应急广播播放防台风预警。
截至24日20时,全区94艘水上作业渔船已全部回港避风,136名渔民上岸避险,280艘在港船只落实安全措施,236个在建房屋建筑工地、26个市政水利工地、24个公路水运、城市道路工程均已全面落实停工,12123名工地工人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区域。山洪灾害点10人、地质灾害点92人、削坡建房97人、危房35人、A级旅游景区782人、铁皮、石棉瓦建筑168人已提前转移到安全区域(合计转移13443人)。
全区180宗山塘、65宗水库从23日起进行预排,预留容量迎接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平沙渡口已停渡。皂幕山、泰康山、盈香生态园、美的鹭湖探索王国均已闭园。全区暂无受灾和异常情况报告。
罗东小学旧址后山滑坡隐患点,工作人员检查工地落实防风措施情况
杨和镇
23日上午8时许,杨和镇三防指挥部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截至23日下午17时30分,杨和镇共派出检查组36个共104人,对水利工程、城市内涝、地质灾害、建筑工地等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同时,林业部门安全撤离40名林区作业人员,指导农户加固农业设施并做好农、渔户外作业人员转移准备;住建部门对辖区43个在建工地全面落实防风措施,加强加固塔吊50座;水利部门开展各项水利工程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对易涝低洼区域的巡查,提前预排和涵闸启闭。
江门
蓬江区
蓬江区提前启动防台风工作预案,严格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要求。16宗水库全部落实专人值守,前置抽水设备备用,目前所有水库在汛限以下;在册渔船9艘全部进行实时监测,18名水上作业人员落实全部上岸。对户外各类广告牌进行新一轮排查加固,采取“专班施工、跟踪督办、定期完成”的办法进行治理。对景区内观光缆车落实停业措施,并加强对野生景点、网红景点的监管。全区326名专职应急人员,6个镇(街)的防汛、防台风抢险应急分队448人,22支各级各类专业救援队伍约820人已全部就位;67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随时准备开放,全区8700多名专兼职网格员充分做好准备,随时发挥一线“哨兵”作用。备足沙石料1.3万方,编织袋3.5万个,挖掘机20台,排涝水泵49台,排涝抢险泵车3台,救生衣、橡皮艇、冲锋舟等,基本能够满足抢险救灾任务需要。
新会区
全区1404名三防责任人上岗到位,及时组织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全区77支抢险队伍、1719人随时候命;19只冲锋舟、49只橡皮艇、42台移动照明车、65台发电机、1台排水泵车等抢险物资以及52台卫星电话、432台无线对讲机等通信设备均备勤到位,随时可用;全区360个庇护场所已落实开放准备工作。
台山市 台山市以“平战结合”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为依托,开展应急救援处置培训,发动647名专职网格员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渔船渔民服务等工作。紧盯“山边、水边、村边”危险区域,密切联系可能受到台风威胁的4210名群众,适时提前转移避险。 渔业渔船方面,出海作业2042艘(港澳流动渔船36艘)已全部回港;海上作业方面,黄茅海大桥、川岛5宗码头共1755名施工人员以及网箱、蚝排、咸围等部位3478名作业人员,已安全撤离。旅游景区方面,向全市350家文旅企业发出即时天气预警,6个滨海浴场和1个山地景区已全部关停。 恩平市 8月24日11时57分,恩平市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截至目前,恩平已发送预警短信1.5万多条。
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要求。截至24日12时,累计转移群众共1408人。各旅游景区旅客1181人已妥善安置。目前共开放避难场所279个。115艘出海渔船、158名船员已全部回港上岸。蚝排养殖户9户,作业人员11人,均已上岸。此外,4艘川岛高速船(共28名船员)于24日上午10时到达恩平市横陂港避风,已获妥善安置。滞留恩平市沿海的278艘外地渔船已落实船员100%上岸。
90支应急救援队伍2869人处于待命状态,并做好应对险情处置和应急救援准备。全市配备有冲锋舟、橡皮艇31艘,钩机、铲车、装载车等大型抢险设备19台,防汛袋30万条、水泵56套、发电机222台、应急发电车2辆、拖挂式抽水泵车6台等一大批抢险救援设备应急物资。还加强对市内3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11个城市内涝易发区、101个建筑工地70台塔吊和85台施工升降机、2宗在建水利工程、8个旅游景区(4个4A景区)、46个地下车库、17条城市主干道等重点部位摸排,并落实一处一措施和防风防汛主体责任。
阳江
阳江市组织应急队伍共173支7873人,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准备,确保发生险情及时处置。
截至24日4时,阳江市全市3383艘渔船已全部回港避风,渔排人员2476人已全部上岸;12处海滨浴场、旅游景区全部关停;撤离海上风电平台(无动力船舶)13艘,撤离平台全部人员382人。
24日0时,阳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分别派出4支抗洪分队在阳东东平、阳江海陵岛、阳西溪头镇、阳春春城等多个辖区隐患点进行前置执勤,确保第一时间处置灾情。阳江供电局出动近300人次,利用无人机、红外测温仪等设备,对辖区变电站和主配网线路开展线路设备特巡特维和隐患排查,全力做好灾前预防工作。
此外,阳江全市已全面开放应急避难场所,并准备相关救灾救助物资,确保转移的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病可及时得到治疗。
肇庆
肇庆市住建部门全面检查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运行和易涝积水点安全隐患情况,切实保障排水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城市易涝积水点应急排水人员到岗到位。
截至24日,端州区共组建应急救援队伍524人,储备橡皮艇38艘、抽水泵46台、发电机31台、冲锋舟3艘、沙包编织袋15万个,确保应急物资保障到位。
端州区城东街道工作人员提前为容易受台风强降雨影响造成积水的小区准备抽水泵 怀集县三防指挥部全面排查地下空间、低洼地带、危房等风险隐患点,摸清危险区人员分布,落实预警转移责任人,提前通知周边群众做好转移准备。截至24日,共排查风险点249个;已落实庇护场所、安置点35处,可安置人数105000多人;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伤残人士和外来临时务工人员的转移工作落实“一对一”专人负责机制,已落实806人跟进对接。
潮州
枫溪区
连日来,枫溪区迅速组织各办事处、各职能部门对全区老旧房屋、低洼地、停工在建工程、简易工棚等隐患风险点和临灾转移特殊人群居住地进行全面排查,落实各项防护加固和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准备工作。
枫溪区现共有老旧房屋539户,需转移人员37人,从23日开始,各办事处、村(居)已按照防台风“六个百分百”工作要求,对全部老旧房屋进行再查一遍,并对存在隐患房屋进行维护加固,同时对转移人员实行每户一对接,确保台风影响到来时危破房、低洼地简易房、户外施工作业人员能100%转移到安全地带。
枫溪区强化应急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在岗带班和信息报送等制度,无间隙抓好防汛防台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区消防救援大队、区民兵应急分队以及26个村共165名微型消防站队员等应急救援队伍已做好随时待命准备。同时,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群、村级大喇叭等方式加强预警预报,增强群众主动避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