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位于珠江口西南部,森林总面积4.9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1.96%。山水相间、陆岛相望、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特征明显,临山居民区、学校、企业密集,野外生产、生活性用火较多,发生森林火灾风险高、危害大、影响广。
珠海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主动破解传统扑火方式存在的效率低、危险性高、难以满足扑灭大火等难题,积极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引水上山、以水灭火”新模式。
建好“三类设施”,夯实“以水灭火”新基础
珠海河流、水库众多,水资源丰富,山体海拔不高,具备“以水灭火”天然优势。全市累计投入约1.4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引水、蓄水、用水、补水、道路等关键环节。其中建设天然蓄水池1252个,配置消防水带19.53万米;建设100立方以上新型大容量高位水池72个,铺设消防管道194公里,配套消火栓1352个;建成林区应急防火道路399.5公里,形成“以水灭火”基础设施一张网,全覆盖,满足全市林区灭火需求。
一是“自然补水”建设蓄水池。按照每500亩林地建设1个高位蓄水池标准,利用林区周围自然水源规划建设小型水池(3-10立方米),使用时,可直接使用手抬水泵抽水灭火。二是“引水上山”建设高位水池。沿重要山体横、纵向布设大容量高位水池,水池之间通过大口径消防管道连接,管道每隔100米设置1个消火栓,配备消防器材箱,并同步配套建设自动补水系统,实时监测运行状态。三是指导各镇街建设“毛细血管”工程,依托大口径消防主管道接入支线管道,有效提升“以水灭火”覆盖率。
打造“三支队伍”,培育“以水灭火”新战力
珠海积极打造以水灭火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培育镇街半专业及志愿者队伍,加强与国家队、航空消防协调联动,打造“空地一体、以水灭火”的新质力量。
建强专业化森防救援队伍。组建“珠海市应急救援中心”,全市共有专业队员125人,按“四个统一”标准,实行勤务实战化、训战一体化,强化准军事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开展多种作战模式的实战训练,单泵、多泵串联灭火、森林消防水车直接灭火、水泵+森林消防水车灭火,熟练掌握装备操作技能,形成森林防灭火的拳头力量。
培育镇街半专业及志愿者队伍。指导镇街组建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伍16支288人,靠前驻防,一旦发生火情,就近调度进行早期处置。持续培育社会化志愿者应急队伍27支约3000多人,协助专业队伍运送装备物资,提供后勤保障等服务,成为“以水灭火”的重要辅助力量。
协同航空消防应急队伍。与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签订应急救援飞行服务协议,利用直升机吊桶洒水灭火,提高空中扑救能力,在重点森林火险部位设置停机坪6个,直升机取水点57个。加强“空地一体”力量协同作战组训。深化与国家消防救援机构协作,发挥城市消防接警早、反应快、装备先进的优势,全面提升“以水灭火”协同作战能力。
完善“三大体系”,提升“以水灭火”新保障
坚持科技赋能,完善物资装备、预案演练和信息化三大体系,锤炼“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实战能力。
完善物资装备体系。近年来,珠海市、区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为森防队伍配备各类应急车辆81辆(含消防水车32辆、其他辅助车辆49辆)、森林消防水泵289台、背负式水箱97个。配备全省应急系统最大的“珠海应急001”应急船舶,快速运送队伍装备,高效处置海岛森林火灾。投入4900多万建成高标准营房,面积1.07万平方米,满足专业森防队伍生活、训练等驻防要求。
完善预案演练体系。根据各主要山体地形地貌、出入口、路线、水池水源分布等情况,创新探索实施森林火灾“一山一图”“一山一预案”“一山一演练”,确保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第一时间熟知山情林情、第一时间调集足够力量和装备、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展开战斗、第一时间控制火灾。经过不断地科学训练、实战磨合,各级森防队伍已熟练掌握了“以水灭火”主要技战术。
完善信息化体系。持续推进珠海城市安全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建设,以信息化助力“以水灭火”能力提升。建成林火监测预警平台,接入66套林火远程监控系统和182套进山路口视频系统,实现火情早预警、早处置。建成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汇聚森林防灭火相关基础数据信息,战时可通过无人机及3D建模、单兵图传、综合指挥车等实现前线后方互联互通,为指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