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我省应急航空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复杂环境下的实战水平,有效提升“三断”(断路、断电、断通信)情况下的救援效率,切实筑牢“空中防线”坚实屏障,按照省应急管理厅的工作安排,近日,广东省防灾减灾中心在韶关组织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多灾种应急航空救援综合训练。
此次训练紧贴实战需求,模拟复杂灾害环境,全面检验应急航空救援队伍在灾害应对中的快速响应与协同作战能力。训练调集Ka-32、Mi-171、H175三机型共3架直升机,围绕直升机索降应急航空特战队员、直升机机降输送救援人员、绞车救援受伤群众、直升机吊运光缆以及直升机吊运推土机等多个科目开展。
直升机索降——空降精锐快速抵达灾区
在模拟山地灾害救援科目中,10名应急航空特战队员搭乘直升机迅速抵达“受灾区域”,利用索降技术精准投送至地面。这项训练科目主要考验救援队员在复杂气象和地形条件下的快速机动能力,确保在地面交通受阻情况下,救援力量能够快速、高效进入核心受灾区,为后续救援行动奠定基础。
直升机机降——开辟生命通道转运群众
在模拟大规模灾害救援行动中,直升机采取低空突进方式快速抵达“受灾核心区”,通过临时起降点实施机降作业,迅速将医疗队伍、救援物资及重型装备投送至一线。这一科目重点训练直升机在狭小场地、不稳定气流等复杂环境下精准着陆与悬停装卸能力,同步开展群众快速登机、伤员固定转运等全流程协同操作。训练通过多批次、高密度起降模拟,确保在道路损毁、桥梁坍塌等极端条件下,救援力量与救灾物资能够“直达战场”,受困群众实现“空中撤离”,大幅提升灾后48小时关键期的生命救援效率。
绞车救援——畅通空中生命通道
在模拟山洪灾害环境下,2名“受伤群众”被困于地势险峻的孤岛区域,传统地面救援难以抵达。省防灾减灾中心靠前驻防直升机迅速出动,利用机载绞车系统,由救援员实施高空悬停救援。救援员精准操作,将伤员安全固定后缓缓升空,成功转运至后方救治。这一科目检验了机组和救援员的默契配合,以及在恶劣环境下实施空中救援的实战能力。
吊运光缆——保障灾区通信畅通
通信设施在自然灾害中极易损毁,而抢通应急通信是灾后救援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训练科目模拟灾区通信中断的情境,直升机吊运应急光缆飞赴目标区域,在精确操作下成功完成光缆吊运任务,为灾区恢复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吊运推土机——空中重型装备投送
在大规模地震、山体滑坡等灾害发生后,重型机械设备往往是救援清障的关键。此次训练中,救援直升机吊运推土机抵达“灾区”,完成高难度精准投放。这一训练科目着重提升航空力量在应急抢险中的物资投送能力,确保在复杂地形环境下,高效完成工程设备运输任务。
本次训练,进一步增强了我省应急航空救援队伍空地协同作战能力和快速响应水平,同时展现了我省应对巨灾风险的“硬实力”,为深化“全灾种、大应急”格局、推动应急航空救援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省防灾减灾中心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平战结合”为目标,继续深化多灾种救援科目训练、演练,推动训练常态化、装备标准化、队伍专业化,不断提升航空救援的实战能力,为广东及周边地区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