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揭阳的广东国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如同一双“火眼金睛”,密切监测着机器运行的一举一动:高炉、转炉等连锁数据出现超标,或连铸机到达点检周期时,系统会第一时间监测到并提醒相关负责人。
去年以来,揭阳市多家钢铁冶炼企业接入应用广东省工贸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相关监测监控数据“应接尽接”。“我们接到信息后,会第一时间联系车间现场负责人或操作人员核实情况,并安排立即开展隐患排查,将潜在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国鑫实业公司安全总监王柏芳说。
推进工贸、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组建“专家智囊团”为企业“把脉问诊”,全市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网越织越密……今年以来,揭阳市纵深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截至10月31日共排查重大隐患1593个,完成整改1576个,整改率98.93%,持续奏响安全生产“主旋律”。
量身定制重点领域隐患排查“说明书”
金秋十月,在揭阳国雄饲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熟练地检查着生产线上的防护装置,安全员拿着《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逐项核对设备参数,基层监管人员的执法记录仪里清晰记录着隐患整改“回头看”的每一个细节。
这一幕常态化的安全场景,是揭阳今年以来筑牢工贸领域安全生产防线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工贸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频发。揭阳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投入与培训不足、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能力薄弱,全市工贸行业在设备设施安全、作业环境与现场管理、物料储存与使用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今年,揭阳发布《揭阳市工贸行业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实施方案》《揭阳市应急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晰工贸行业领域整治重点;特别是编印《工贸企业常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为隐患排查量身定制“说明书”。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检查工贸企业218家次,整改重大安全隐患64项,实现重大隐患动态清零。
与此同时,“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也在揭阳其他重点领域有序推进、多点开花。
电动自行车加速狂飙下,乱停乱放、非法改装等安全问题接踵而至。揭阳开展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整治,居民小区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165个,已建成充电设施配建比的居民住宅小区159个;推进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和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公布首批电动车报废回收和公益安检网点100个;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立案148宗。
交通安全无小事,道路交通“安全墙”需筑牢。截至目前,揭阳市累计抽查“两客一危一重货”企业8266家次,抽查企业发布不安全驾驶行为风险等级动态2559家次,处理预警记录32806辆次。查处客运领域违法违规案件1626宗、非法改装货车案件457宗、货车超载3412宗。
“专家智囊团”排查隐患近200项
今年,一个涵盖钢铁、塑胶(制鞋)、电镀等重点领域的“专家智囊团”为揭阳企业“把脉问诊”。
“热风炉煤气管道人工盲板阀位未设置撑铁,阀位起不到应急制动效果,有可能导致机械伤害和介质泄漏双重风险。”8月,专家组在检查揭阳一重点钢铁企业时,发现一作业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随即指导企业联系厂家更换合格装置,并建立设备定期检查台账。
“我们当时觉得设备能正常运行就可以,没意识到应急装置的重要性,对标准理解有偏差。”看到这一眼皮子底下的安全漏洞,该公司安全总监刘丽江表示心有余悸。在他看来,专家加持能让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更有底气,“隐患排查不能‘想当然’,必须严格对照标准,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揭阳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足,企业负责人安全红线意识薄弱,隐患排查及事故预防投入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加上专业人才短缺,监管能力与需求不匹配,相关企业需要专业人士的“点拨指正”。
今年上半年,揭阳组建的“专家智囊团”累计出动35人次,深入17家企业排查出问题隐患197项,其中不少是企业自查时发现不了的隐蔽风险。这些专家不仅懂技术、熟标准,更善于“接地气”地解决问题。
针对榕城区塑料制鞋企业集中、安全风险突出的特点,今年6月,市应急管理局专门组织了一场为期6天的专家指导服务专项行动,从原料仓库的防火间距到注塑机的安全防护装置,进行逐一排查、逐项记录,最终形成122项隐患清单,其中2项重大隐患当场交由企业整改。
除了专家团队“啄木鸟”般地严格纠错,企业自查自纠同样重要。
今年5月,国家管网集团粤东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项目部工艺工程师张某在对厂区外输能力配套工程BOG高压压缩机区域进行巡检时,发现东南角处有黑烟冒出,并伴有“嗤嗤”的电火花响声。
“地面有两根电线头与三防布接触产生火花,已经将附近三防布电击烧焦,如果发现得晚,很可能引发触电、火灾事故。”张某立即将问题汇报至工程项目部,最终成功避免事故发生,“当时该区域正处于施工关键期,公司很鼓励员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给了我1500元的奖励!”
内部事故隐患报告和奖励工作机制,是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制胜法宝。截至9月底,揭阳市1677家生产经营单位、1597家重点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均已全部建立内部事故隐患报告机制,企业自查自报整改重大安全隐患215项,奖励金额达49.93万元。
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分钟级响应
“嘀嘀嘀!”6月某日凌晨,揭阳市利鸿基润丰油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丰油库”)3号储罐附近的可燃气体探测器突然触发声光报警。监测到异常后,智能化管控平台立即向当班班长、安全主管推送警报,并自动调取该储罐的实时液位、压力视频监控等数据。经核查,储罐并未发生泄漏,系声光报警器存在故障。
作为大型油气储存企业,润丰油库汽油、柴油总储量达7万立方米,由于隐患排查人力覆盖有限、纸质记录追溯难等问题,很可能因“看不到、想不到”埋下事故风险。
“该平台能实现‘系统自动预警—平台派单—责任人限时处理—系统确认’闭环的分钟级响应,隐患发现率提高约60%!”该公司油库主任黄海生表示。如今,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已接入揭阳市13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的3D模型、监控数据及物联网数据,让安全生产更有底。
这并非个例。为加强矿山安全风险监管,全市正常生产及在建矿山企业均接入省级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应急指挥平台整合27个部门59个系统的612项数据,接入超3万路视频监控,汇聚风险隐患、救援力量等6大基础数据,实现多领域风险“监测预警一张图”。
“要是整改不到位,就相当于没查。”这是揭阳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常挂在嘴边的话。预测并查出隐患只是安全生产的第一步,还需落实整改,从根本上铲除隐患。
为避免隐患“查而不改、改不彻底”,揭阳建立“企业自报+县(区)督改+市级回头看”的三级闭环管理机制,像拧螺丝一样层层压实责任。
揭阳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一家经专家指导帮扶的企业,都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向监管部门报送整改落实报告,详细说明隐患整改措施、进度和效果。对于发现的重大隐患,县级应急管理部门一对一跟踪督办,市级层面则会随机抽取部分企业开展“回头看”,确认隐患是否真整改、真到位。
闭环管理不仅要管整改结果,更要管长效机制。监管人员在揭阳一五金加工企业开展“回头看”时,发现企业不仅整改了机械防护装置缺失的隐患,还建立了“每日班前检查、每周专项检查、每月综合检查”的制度,从根本上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体系仍须健全。谈及如何继续压实各方责任,揭阳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展望,将持续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重点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厘清新业态、新领域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