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应急视角

应急管理新动能激活粤东明珠——汕头市应急管理局开创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纪实

信息来源:《广东安全生产》杂志
时间:2023-05-25 21:15
字体:

  在建设现代化活力特区+省域副中心的“双重赋能”下,汕头在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征程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在这新发展期,汕头市应急管理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开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汕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自然灾害应对有序有效,为汕头市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提供强有力的应急管理支撑和安全保障。

筑牢三防防线不放松

  “大家加快速度,赶紧把井盖都打开,把树叶等杂物都清理干净,好让水赶紧排走。”2022年7月2日,受到台风“暹芭”外围环流影响,汕头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暴雨骤袭,汕头市部分道路出现了排水不畅问题,见此情况,汕头市相关部门马上出动应急排涝队伍全员上路,冒雨出击,打开井盖,加快排水速率。为了保障排水畅通,应急排涝队伍又马上开始清理落叶。经过连夜紧急抽水强排,在短时间内及时清除了积水现象。

  汕头市濒海临江,附近海域几乎是每年台风的必经之地,三防形势严峻。为此,汕头市提前部署,在入汛前便部署灾害天气防御工作,组织各地和三防成员单位采取自查、行业核查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汛前防汛防风工作大检查,持续推进防汛防风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防控工作。据了解,今年入汛前,市三防办从市三防主要成员单位抽派三防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组成7个检查组,深入各区县开展防汛备汛工作督查,做到防范在早、防范在小、防范在先。

  汕头市把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摆在首位,做在日常,干在平常。目前,汕头市建立健全事件应急处置“四个一”机制,整合了公安、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业、城管等部门7000多个视频信息,初步建立应急指挥、视频连线、会商平台等模块,完成统一数据综合治理平台、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汛旱风专题平台建设,为领导决策指挥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针对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汕头市完善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灾害来临前能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微信、微博、街区广告牌、气象电子显示屏、预警广播(农村大喇叭)等媒体和传播手段向政府、相关部门、重点单位相关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三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重大综合性工作,必须发挥党统筹协调一切力量的制度优势、团结协作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的政治优势,统筹一切力量形成合力,牢牢把握防灾减灾救灾的指挥权和主动权。”汕头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防工作,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三防工作责任制。

  汕头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发挥三防指挥部牵头抓总职能,通过签订防汛防旱防风工作责任书、调整更新全市的市、区(县)、镇(街道)、村(居)四级三防责任人、安装激活“一键通”软件、调整三防指挥机构、更新三防指挥部领导成员等措施,建立健全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责任体系,逐级、逐部门、逐单位、逐项目落实三防责任人,全面理顺三防指挥体系,确保指挥畅通。

强化应急救援不松懈

  “救命,有人掉水里了。”2022年6月15日,龙舟水已至,强降雨天气频发,汕头市濠江区滨海街道华里社区出现严重内涝,群众不慎踩空掉进沟渠里造成溺水。接到警情后,汕头市应急管理局立即调配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并协调蓝天救援队组织排涝救援行动,濠江区应急管理局立即紧急调用抽水设备赶赴现场排涝,路过群众见到溺水者,也采用“低抛法”和“活饵救援法”等方式进行救援。这紧张的一幕,实际上是汕头市应急管理局在濠江区滨海街道华里社区举办2022年汕头市排涝抢险和溺水救援演练活动。

  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和救灾物资储备,是贯穿灾害防治体系系列工作的重要基础,能提升灾害救助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此,汕头市着眼于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

  要做好预防预备工作,首先要推进救灾物资仓库建设。“目前,汕头市健全了应急物资调配协同联动机制,最大限度提高了应急物资库在后期投入使用中的调用效率,科学合理规划库区,构建快速保障‘一张网’。”同时,汕头市加大救援物资配置,重点加强对冲锋舟、救生衣、帐篷、衣被、折叠床、照明设备等应急物资的储备,提升应急物资资源整合能力和统筹管理能力。

  物资准备好了,队伍也得跟上。为此,汕头市积极加强综合性救援队伍、专业抢险队伍、社会救援力量“三大建设”,重点抓好精准救援、精准调拨物资、精准紧急安置等方面工作。“社会救援力量是我们在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力量。”因此,汕头市积极发挥社会救援力量作用。2020年以来,汕头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发挥社会救援组织在应急救援实践和应急救援救护知识技能上的优势,组织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民房坍塌,内抢排险、水下搜救、山火扑救、遇险人员施救等突发任务,同时组织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等宣传教育活动。

建设信息平台不减弱

  “好漂亮!”在一阵阵的欢呼声中,汕头2023年迎春大型焰火晚会迎来了高潮时刻。星光璀璨、焰火星河,在大年初二晚,汕头市在内海湾夜空用绚烂焰火为全市人民和游客献上了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在绚烂的烟火下,一辆印有“汕头应急”字样的应急通信指挥车显得尤为突出。当市民和游客还沉醉在烟火的震撼中,细细品味这道官方盛宴时,应急通信指挥车内的应急人却丝毫不敢放松,他们紧张的脸庞在显示器和烟火的映照下,显得更为严肃。当盛宴结束时,他们依然没有放松,继续驾驶着这辆应急通讯指挥车前往下一个需要支援的地点。

  2021年,汕头市购置了粤东地区首辆应急通信指挥车,利用音视频融合技术、多媒体IP通信技术、数据通讯技术、显示控制技术、智能中控技术等,构筑一体化应急融合通信支撑服务,从而实现对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信息报送、数据采集、实时沟通、资源调配、联动指挥、集群对讲、视频调度、远程会商等统一调度管理的功能。当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生产安全等突发事件时,应急通信指挥车能及时赶赴第一现场,快速建立前线通信指挥系统,并与后端地面指挥中心实现互通互联,形成一套前指作战的地面体系,快速反应为后端重大决策提供一线资讯。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出现,能有效提升现场应对各类灾情、突发事件处置的综合能力,为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保障,确保现场指挥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

  信息化是构建新时代大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自汕头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汕头市委、市政府和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面对应急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的现状,汕头市应急管理局始终把信息化工作当作一项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坚持把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一体规划、同步推进,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建设了市应急指挥中心、汕头市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汕头市内涝监测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应用平台。

  在汕头市应急指挥中心的中央大屏上,可以看到汕头市内涝监测系统上的各处点位在不停地闪烁。“汕头市内涝监测系统能对城乡易涝(积水)点进行智能化、科学化监测,统一组织应急处置,实现城乡内涝(积水)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处置,极大地提升了应急处置时效和水平。”汕头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8年8月30日,一场强降雨引发了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严重内涝,导致全市55个镇(街道)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3亿元。为解决内涝积水监测难题,提升应急联动处置时效和水平,汕头市应急管理局聚焦信息化建设,依托科技手段,在摸索中积累经验,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城乡内涝风险预警研究工作,逐步建设了内涝(积水)自动监测预警体系,有效保障应急管理“看得清、指挥准”。自2019年以来,汕头市应急管理局累计投入388万元,在市、区两级统一建设了内涝监测预警平台,并在6个区所属各镇(街道)最低洼处设置内涝监测点82个,安装监控摄像头和电子标尺,实现全市内涝(积水)实时监测预警。

  自内涝监测预警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对内涝积水点实时监控、积水报警和漏电报警,在历次内涝积水应急排涝排水处置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成效,真正形成“反应快、指挥准、效率高”的应急响应处理机制。“使用这套系统以后,对比同期,我们的应急响应速度提升了25%、完成处置时长缩短了2~3个小时。”谈起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的投入使用,汕头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真正成为应急排涝预警实战中的一把利剑。

  为了进一步完善内涝监测系统,汕头市应急管理局还通过NB-IOT物联网技术,将采集的信息实时传输到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站点水位、电量,并且可远程查看实时视频,当系统监测到现场水位和电量超过预警阈值时,将自动报警,并发送预警短信和手机App消息提醒相关排涝责任人。同时,汕头市应急管理局还增设了报警按小时对比统计功能,对云环境安全进行提升,对平台应用进行升级完善,包括将30个水浸监控点的定向摄像头升级为可360度旋转的球头,并结合实际补足建设4个监测点,建立智能化AI数字模型进行感知预警,对气象短临预警数据进行分析,提前联动汕头市城管局、市排水公司和各区应急管理局共同防御和应急处置,确保内涝监测平台功能实用、齐全,可操作性强。

  活力特区,加速奔跑;粤东明珠,璀璨夺目。汕头市从昔日的“省尾国角”边陲小城,发展成为如今开放繁荣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每一段镌刻时代印记的岁月都注定不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汕头这片热土正乘着新时代的东风,锚定航向再出发,奋楫扬帆开新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汕头市应急管理局锐意进取,为“鮀城”这首千古名曲再谱应急管理新乐章。

分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