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媒体关注

省先进工作者赖先龙:与台风赛跑,跟汛情抢时间

信息来源:南方+客户端
时间:2025-04-30 15:25
字体:

  去年汛期,连续86天驻守省应急指挥部,第一时间传达三防应急指令;去年共参与组织转移群众180余万人次,创下灾害转移人数新高;参与“气象+应急”临灾预警双重叫应机制、“智慧三防”决策指挥系统等应急管理机制创新……广东“三防人”赖先龙与台风赛跑、跟汛情抢时间,以应急人的使命担当守护雨中的一方安宁。

  “85后”赖先龙是省应急管理厅汛旱风灾害救援处四级主任科员,凭借在全省三防工作的突出表现,今年获评广东省先进工作者。“这个荣誉是一种肯定,更是一份责任。今年防汛防风压力依旧不小,我的目标还是那句话,‘确保人员安全,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他的语气十分坚定。

5c1ee386d04cf2e1fb85.jpeg

广东省先进工作者、省应急管理厅汛旱风灾害救援处四级主任科员赖先龙。

  汛期连续86天驻守省应急指挥部

  凌晨一点多,窗外下着雷雨,躺在办公室的简易睡床上刚要睡着,赖先龙突然被手机铃声强行叫醒。“xx地过去一小时降雨量80.8毫米,超50年一遇,请加强防御!”预警平台发来的这则短信迅速将他拍醒,他赶紧爬起身并跑向楼下指挥室,联系当地三防责任人了解汛情,并根据情况作出指挥调度。

  实时监测数据汇总、及时上报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应急指令、与各地市应急管理部门联动……从去年四月广东正式入汛,到六月底“龙舟雨”告一段落,赖先龙创下连续86天驻守省应急指挥部的纪录。

  “1900多个小时里,我几乎没有完整休息过,每天几乎都是24小时待命,吃饭是轮着抢时间,累了就在椅子上眯一会儿。”赖先龙回忆,当时,广东正处于强降雨集中期,指挥部里电话声、会商交流声不断,每个人都处于“超负荷但必须撑住”的状态。

  自参与三防工作以来,入汛后,赖先龙需时刻关注全省暴雨、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负责日常预案协助编制、会商材料准备、调度协调,以及应急响应期间的指令传达、现场支援等。

3e4d76801b65c6c27a8e.jpeg

赖先龙在进行防汛备汛检查。

  “三防工作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很有挑战性。”赖先龙总结这份工作的特殊性,一是灾害来得快,特别是呈点状爆发的局地强降雨,有时候两三个小时之内就可能造成险情;二是现场险情复杂,不确定因素多;三是自然灾害本身不可控,很多极端天气预警窗口期极短。

  因此,“不能错一秒”的责任感必不可少。“这份工作不能靠经验主义,必须时时绷紧,才能应对得住突发情况。”赖先龙说,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立足最不利情况做最充分准备;把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落实;强调协同作战、力量整合、信息共享,形成防灾减灾的强大合力。

  在台风“摩羯”防御战中,推动8532艘渔船、1.2万名渔民全部回港避风;去年共参与组织转移群众180余万人次,创下灾害转移人数新高;主笔修订《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等制度文件……在赖先龙看来,当看到一次次预警发布、一次决策落实,换来老百姓的安全,这种踏实感是任何荣誉换不来的。

  以创新精神破解应急管理难题

  去年汛期,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预警平台信息显示,云浮一村庄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很高。收到预警后,赖先龙第一时间启动叫应机制,通知当地镇村干部赶到现场,一户一户地通知、劝导并协助全部村民转移。

  赖先龙回忆,有的老人一开始还不愿走,觉得“没那么严重”;而就在他们撤到安置点不到半小时,山体就滑坡了。“当我们从监控里看到泥石流冲下来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沉默了,不是害怕,而是那种‘幸好抢先一步’的庆幸。”

  在这次惊心动魄的提前转移中,“气象+应急”临灾预警双重叫应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省三防办的带领下,赖先龙积极参与该机制的运行测试与应用推广工作,目的是解决基层预警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以前预警发出去后,很难确认群众有没有听见、有没有行动,很可能会耽误提前防范时间。现在一旦有红色预警,我们还会通过该叫应机制,直接调度当地镇村干部落实到位。”

  赖先龙介绍,运行两年多以来,这套叫应机制应用效果不错,特别是在留守老人多或信息获取不便的偏远山区,能打破预警信息传递的梗阻,提升临灾避险成功率,有效避免人员伤亡。

  创新是提升全省应急管理能力的关键驱动力。近两年来,赖先龙与三防团队在应急领域牵头做了不少创新性探索,破解应急管理难题。

  “智慧三防”决策指挥系统是另一创新成果。该系统将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交通、住建等多部门的实时数据汇集到一个平台,构建“7+1+1”的指数模型。赖先龙介绍,“7”表示强降水、台风、山洪等7类灾害数据,两个“1”分别为突发险情、多灾与承灾体综合风险分析。

b4d3db65ac27f4ada6b2.jpeg

去年汛期,赖先龙连续86天驻守省应急指挥部,第一时间传达三防应急指令。

  “它就像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能在实时数据的基础上,自动分析、模拟研判未来风险走势。”赖先龙介绍,比如哪个流域水位异常、哪个山体有滑坡风险、哪个村庄人员密度高,这套系统都能迅速提供并更新风险指数,大大提升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科学性。

  挑战与风险不断变化,三防工作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赖先龙展望,“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是一份莫大的激励,如何进一步提高对极端天气的精准预测预警能力、更有效地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更高效地推进基层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措施落实,都是接下来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分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