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7月31日的“微访谈”,将让你更加了解防汛

信息来源:广东省应急管理厅
时间:2020-07-31
作者:
字体:

  7月31日下午3时,围绕“我省龙舟水防范应对及防灾减灾有关情况”话题,省政府门户网站专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黄志坚。

  ▲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黄志坚接受采访

  主持人问题之一:今年防范应对“龙舟水”,我们都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黄志坚:今年“龙舟水”期间,全省平均降水量378.7毫米,较历史同期(317.5毫米)偏多19%。期间共出现4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5月21-22日、5月26日、5月30日-6月2日、6月5-11日)。

  特别是6月5日至11日的第四轮强降雨过程,是近15年来我省遭遇的最强一次“龙舟水”过程。多地时段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最大累积雨量955.1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516.5毫米(接近北京1年的降雨量),清远佛冈等地出现超历史实测最大洪水。

  面对严峻的洪涝灾害形势,全省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防范应对各项工作,全省没有发生群死群伤事故,江河湖库没有发生重大险情,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防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们主要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个是强化统筹指挥和部门联动。省防总及应急部门统筹抓总,气象部门精细化滚动预报;水文部门实时监测预报江河湖库,水利系统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组织做好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防范;通信部门加强应急通信保障;省军区、武警广东省总队、消防救援总队及时前置力量第一时间参与抢险救灾;宣传部门主动发声引导正面宣传等等。各部门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精细预报、短临预警和夜间提醒。省应急管理厅制定了《广东省应对强降雨防御工作指引》,会同气象、水文部门,不间断向基层滚动发布分县(区)精细化预报,提前对降雨时段、最大雨强、累积雨量等作出预判;及时将未来1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的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到受强降雨影响乡镇、村,发布《短时临近强降雨天气预告》。在夜间加密发布、调度强降雨可能的重点区域,提醒基层做好夜间至凌晨风险防范。比如,6月8日深夜至9日凌晨,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迎咀村突发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由于省应急指挥中心及时向该镇发出了短临预警,并多次连线进行督导,镇村干部花了10个小时,赶在灾害发生前4小时,提前将55名群众坚决果断彻底转移到安全地带,成功避免了一起群死群伤的灾难发生。

  三是强化打通防灾减灾救灾“最后一公里”。各地党委政府落实属地责任,坚决、提前、果断、彻底转移危险区域群众。仅第四轮强降雨全省共提前转移10.2万人,有效避免了多场灾难。

  四是强化精准指挥调度。省应急管理厅发挥综合优势、信息化优势和常态化准备的队伍优势,根据雨情、水情、灾情变化,全程动态跟踪,精准调度阳山杜步镇河水漫堤、佛冈龙山镇关前村潖江洪水、佛冈汤塘镇洛洞村山体滑坡、惠州永汉镇合口村永汉河漫堤决堤、广州花都区梯面镇山洪泥石流等险情灾情处置,做到“预判重大雨情水情到哪里,调度指挥就到哪里,工作检查就到哪里”,坚决打好有准备之仗,确保各项准备工作做在雨前、水前。

  五是强化应急通信技术保障与物资保障。省应急管理厅派出6支应急小分队直插灾区最前线,充分发挥无人机VR、AR技术、卫星通讯、自组网技术、窄带通讯、小鱼单兵、一键通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即时连接零距离、场景即时传播零时差、指令即时下达零延误,为抗洪抢险救灾赢得黄金时间。同时,及时帮助通信中断的灾区群众与亲友取得联系;会同省粮食和储备局向灾区及时调拨帐篷200顶、折叠床、矿泉水、八宝粥等物资,送去省委、省政府对受灾群众的亲切慰问。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洛洞村道路、电力、通信中断,村民打不了电话。我厅应急小分队迅速搭建应急通信网络,18名群众得以第一时间向外地的亲属报平安。

  ▲花都区梯面镇提前转移,成功避免泥石流灾害

  ▲阳山县提前转移群众

  ▲预判重大雨情水情到哪里,调度指挥就到哪里

  主持人问题之二:打通防灾减灾救灾“最后一公里”十分关键,能不能具体讲一下我们在基层防汛方面所做的工作?

  黄志坚: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基层三防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了“三个联系”责任对接机制,特殊群体转移“四个一”工作机制,推进了乡镇(街道)应急(三防)标准化和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图、有明白卡、有应急值守、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通过基层能力建设,实现了责任落实更到位,指挥调度更高效,灾害应对更及时。

  “三个联系”机制,就是“县领导联系镇(街),镇(街)领导联系村(居),村(居)干部联系户”,对接干部平时负责指导基层落实防汛责任和措施,台风和强降雨影响期间进驻联系点指导和协调防灾抗灾工作。“三个联系”机制实现了履责要求清单化,联系对接全覆盖,监督检查常态化。

  “四个一”机制,就是“每户一对接,每村一台账,每镇一张网,每灾一行动”,针对独居老人、伤残人士、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临灾转移行动不便,极易遭遇险情的特点,进行一对一对接布置。

  乡镇(街道)应急(三防)标准化建设,是广东在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工作中,以“搭平台、建机制、强装备”为主要抓手,对乡镇(街道)的应急(三防)工作机构、责任体系、预案制度、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工作场所和信息化保障等7个方面按照统一标准开展建设,打造集三防、安全生产、森防、消防、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综合减灾、自然灾害救助等职能于一体的乡镇(街道)应急指挥中心,汛期全面统筹负责乡镇(街道)的洪水、台风、内涝、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目前,全省1587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并在防汛工作中发挥了基层指挥中枢和预警发布中心的作用,基层应急管理和汛旱风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