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您了,为我们企业发展做了这么多服务……”近日,东莞市一公司将一面写有:“服务有温度,助企有担当”的锦旗送到东莞市应急管理局樟木头分局,用最质朴的方式向该分局为企业办实事表示感谢。这是该分局创新建立10分钟服务圈,把管理向服务转变、服务向实战转变,全力当好企业安全助手,亲商暖企的真实写照。该分局运用“刚性治危、柔性执法”这个组合拳,使全镇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保持零发生,让企业经营者深深感受到帮扶服务走进“春风里”,今年初该分局被东莞市应急管理局评为优秀分局。
创新服务形式,让企业发展生产安心
“你们的喷漆车间安全生产没达到要求,有一定隐患的”
“若将喷漆车间进行改造,时间长,成本投入太大了”
“我们来想办法”
为帮助一企业喷漆车间的安全生产达到要求,该分局在征求多个专家和市应急管理局业务科室意见后,建议企业喷漆车间电气设备改为防爆,加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及机械通风设备,设置实体墙间隔配电房和加装防火门,避免爆炸风险,大大降低整改时间和投入成本。“现在我们有什么困难问题,要找分局工作人员十分方便,他们服务上门,有效消除了企业的安全隐患,我们在这里投资生产更加安心了、投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该分局通过到企业实地查看、现场办公模式,下足“绣花”功夫,紧紧抓住企业现场安全管理这个“牛鼻子”,以解决企业现场安全隐患为抓手,建立10分钟服务圈,组织成立服务机构,实行“1+2+3”机制(即1名副局长+2名支委+挂点3个片区)做法,将全镇9个社区划分为三个片区,由副局长和支委挂点督导,把分局股室6名负责人和45名安全员全部落实到片区服务,聚焦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尤其是企业反映强烈的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共性问题,下足功夫把情况摸实、把方案想细、把服务举措落地。
实施分类管理,让企业生产经营放心
樟木头镇有工贸企业总数1972家,涉及轻工和机械种类复杂,从业人员48090人,其中10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占比95%。面对这种工贸企业大量的管理对象、复杂多样的工艺设备、风险突出的重点领域,应急管理分局只有执法人员16人,如何依靠有限的人员力量履行好这些企业安全监管职责,成为工作的最大难题。
为精准破题解难,该分局开展深入调研,综合考虑樟木头镇企业特点、固有风险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将重点领域企业,按照蓝、黄、红三个(即“ABC”不同类别)等级进行动态管控,建立差异化执法模式,实施分类精准执法,防止执法简单化和“一刀切”。目前,全镇B级企业达69家,C类20家。对30人以上红色等级企业,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带队进行帮扶;10人以上为黄色等级企业,安排由执法股长每月带队进行帮扶,确保隐患问题跟踪整改到位,同步“闭环”,做到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企业遇到的困难进行“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今年以来,该分局累计为全镇企业提供服务2646家次,查找隐患42771个,全部指导企业整改完毕。“我们不仅是帮扶企业排查出隐患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场教学指导,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构建长效安全管理机制,以更高服务质效帮助企业提质扩量增效。”该分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实施执法新模式,让企业享受舒心服务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由于运转资金有限,安全生产投入往往成为企业削减的方面,应付执法检查和隐患整改的情况时有发生。
安全检查的标准一旦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容易增加,对营商环境非常不利。对此,该分局在全市率先改革实施“执法检查、办案审理、法制审核”分离的新模式,把执法人员分三个小组,改变过去执法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做法,让三个小组工作人员在案件处理各阶段相对独立,又分工合作,处罚实行每周会审制度,从而保证了执法办案的公平公正和高效透明,全力构建应急执法系统风清气正的工作模式,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该分局推动镇内企业厂长改变“重交际、轻管理”的思路,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和安全生产的工作上,执法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企业发展上,互促互融,共同守护樟木头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自2023年以来,分局共办理执法案件258宗,未发生案件重大错漏情况,实现零投诉、零行政复议。樟木头应急管理分局这种温情执法,温暖企业典型创新案例经验得到省、市应急管理部门推广,并在央视媒体新闻播出。
企业之所需,应急之所向。该分局系列创新做法拉近了应急管理分局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据了解,该分局接下来将继续推进安全监管和企业守法经营良性互动,重点抓好行政审批、推行“柔性执法”、提供各类快捷服务等工作,打通政企服务“最后一米”,与企业同向发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