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监测仪5台、测斜仪2台、裂缝计3台、土壤含水率仪1台、雨量计1台、视频监控设备1台、声光报警器2台——这15台专业监测设备布设在清溪镇九乡村的东风坳边坡,构筑起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的科技防线。记者日前从东莞市自然资源局获悉,我市正在推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用科技助推加快完善提升我市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能力。
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如何科学化防范地质灾害?市自然资源局介绍,对于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实施难度大的滑坡类隐患点,推动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选用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简便易行的普适型自动监测设备,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预警发布等全过程智能化管理,把专业监测预警与群测群防相结合,提升监测预警精准度。
以清溪镇东风坳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例,属于地质灾害高风险点。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020年11月,清溪自然资源分局开展了“清溪镇九乡村东风坳滑坡(QX05)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化监测项目”的建设工作,共布设专业监测设备15台,包括GNSS监测仪5台、测斜仪2台、裂缝计3台、土壤含水率仪1台、雨量计1台、视频监控设备1台、声光报警器2台,完成工程地质钻探240.2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后投入使用。
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将为后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据市自然资源局透露,根据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有关要求,拟在东莞市全域开展以孕灾主控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隐患判识为主的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深化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形成机理和规律认识,总结成灾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层次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建议,进一步提升东莞市地质灾害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东莞从未停止科学探索的脚步。据市自然资源局介绍,我市将于2021-2025年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将采用多技术手段获取城市的基础——地质体的多维度数据,充分运用现代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恢复地质体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同时,利用多参数三维属性数据开展分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圈划出浅层(综合管廊、地下车库、民防工程、地下综合体、地铁等)宜建(/限建/禁建)空间、中层(物流通道、污水管道、危险品储存库、地铁等)宜建(/限建/禁建)空间、深层(地铁、地下公路、特种工程等)宜建(/限建/禁建)空间,预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地质工程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从而为地上地下空间集约、一体化立体开发和管控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