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 经验分享

【浙江】严把数据质量关“查以致用”见实效——浙江省推进风险普查工作侧记

信息来源: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时间:2022-03-11
作者:
字体:

  如何确保数据质量?工作中发现部分信息和对象存在重合怎么办?怎样才能充分发掘数据的应用价值?近日,浙江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普查办)的专班工作人员积极梳理数据、联系专家,商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截至2月24日,该省风险普查调查总进度达到95.7%,位列全国第二,并且率先完成10个行业调查任务和“一省一县”综合评估与区划试点任务。

  多次核查

  严把数据质量关

  “我们在各社区提供的家庭户员名册中,采用等间距抽样法科学获取49个社区1960个家庭户为本次家庭减灾能力调查对象,并且在每个家庭户填写《家庭减灾能力调查表》时一一指导,以此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杭州市上城区普查办工作人员介绍。自2021年10月以来,杭州市上城区普查办组织专班工作人员、第三方技术服务人员以“线上电话调查+线下实地走访”的形式,全面开展家庭减灾能力入户调查工作。为实现各社区精准采集,工作人员选取青年路社区、大学路社区、同协苑社区共计66个家庭户作为走访调查对象。组织社区广泛动员、发放宣传手册、发送调查提示短信……他们将能想到的宣传手段尽数用上,营造全社会关注风险普查的氛围。

  数据质量是风险普查的“生命线”。浙江省普查办加强与高等院校对接,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等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整合8个行业部门的普查技术主要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进一步加强省级综合性审核技术力量,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各市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和“质检核查与普查过程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对所属每个县级应急管理部门普查质量进行检查,次数不少于3次,并以问题清单形式发至县级,限期完成整改,实现了数据质量问题的“发现—反馈—整改”闭环管理,全力保障数据可用可查。

  提高效率

  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浙江省普查办在推进风险普查工作时发现,部分信息和对象存在着重合的现象。比如,自然资源部门地质灾害承灾体信息调查中涉及的房屋和房屋居住人员信息、住建部门需要调查的房屋信息,以及应急管理部门家庭减灾能力中涉及的房屋居住人员信息,都有一定程度的关联重合。“如果这些信息能实现共享共用,就可以避免重复调查,提高工作效率。”该省普查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为此,该省普查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坚持专班化运作,实施清单式管理、挂图式指挥,建立评比机制,每周晒成绩、通报进度,聚焦进度滞后的地区和单位、招标进度、数据质量、普查员安全、资料保密等关键环节,通过派单发函、约谈提醒、跟踪督办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避免“木桶效应”。

  2021年8月中旬,该省普查办组织主要参与单位对全省工作情况进行首次全面评估,系统分析短板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9月下旬,该省普查办组织8个主要参与部门赴11市开展督查指导,推动工作落实。12月10 日,根据该省领导批示要求,对进度滞后的建设、交通、林业、地震、气象等部门单位进行专题约谈,高频次、高要求开展督查指导。

  这一连串工作动态不仅体现了风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映出工作推进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各地普查办探索构建多部门任务协作、数据共享、成果汇交等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嘉兴市创新开发房屋调查填报系统,协调专业技术团队,将不动产登记中心、城镇房屋中心、农村房管站等已有的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码、层数、地址等属性信息挂接到房屋页面上,简化分割、合并、绘面等功能操作,实现城乡房屋数据动态更新、有效共享。杭州市临安区建设淹没风险防控应用,共享气象、交通、住建、城管、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成果,研发青山水库库区淹没风险防控应用系统。温州苍南县自主编制公共服务设施承灾体调查“二维码”,各行业各部门单位一键扫描就能填报所属信息,既提高效率又方便互相查看。

  “查以致用”

  探索推动数据成果转化

  摸清底数只是第一步,用好每条数据,将成果转化到实际使用上,才能真正充分发挥风险普查的价值。平湖市是浙江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要求,于2021年4月底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并同步推进成果转化和应用,通过打造“一网一图一系统”, 实现预判危险因子、识别脆弱对象、精算灾害影响、发布智能预警、调度应急救援功能,打造防汛防台风闭环。

  2021年7月,台风“烟花”在平湖市沿海二次登陆,平湖市依托精准的态势感知网络和气象部门的电子化防台风形势图,在应急响应期间,累计向全市发布台风预警信号7个,发送预警短信约覆盖8万人次,向涉海企事业单位发送台风预警信息300余条,引导163 艘海洋渔船回港避风。同时,对平湖市近60家地处低洼区域的企业进行预警通知,指导其开展抽水设备配置、重要物资转移和工程防水加固工作。通过平台系统,为虹桥景苑、芦席小区等10余个地处低洼区域的小区提供防汛重点情况实时推送和精准预警。

  “以前台风来了,只能是全面铺开防控,现在通过风险普查数据的运用,我们知道重点在哪里,短板在哪里,危险在哪里。”平湖市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员介绍。

  比数据本身更有“魅力”的是数据运用。该省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以防汛防台等场景为主要切入口,推动普查成果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社会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深度应用。该省应急管理厅运用成果数据,探索研制风险评估与动态辅助决策模型,优化完善已有综合风险五色图。该省水利厅在完成质检和审核系统本地部署、实现普查数据本地储存的基础上,加强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山洪防御”“水库安全”“海塘风险”等数字化场景的应用,建立高效、系统的水旱灾害防治体系。该省气象局将成果应用于X 波段雷达建设选址、人工增雨决策支撑、桥墩水库专业气象保障服务等方面,并基于普查成果开发具有浙江特色且精细到乡镇(街道)级别的台风、暴雨致灾风险五色图,加强气象致灾风险预警产品供给,每天两次为省防指及各成员单位提供未来24小时暴雨致灾风险,重大天气过程逐小时滚动更新。

  “2022年,我们会同省级财政下拨普查资金2100万元,补助工作基础较好的16个县(市、区),率先开展成果应用试点工作。” 该省普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浙江将继续探索推进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业务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风险普查工作。


分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