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启动以来,根据国务院普查办、中国地震局和省政府办公厅的统一部署,安徽省地震局全面启动全省第一次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在省有关单位和市县地震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省调查工作已全面完成,评估与区划工作已逐步启动,各项任务完成进度与质量位居全国各省份和全省各灾种前列,普查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普查办通报表扬和中国地震局领导充分肯定。
完善机制,统筹推进。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全部党组成员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集全局力量推进工程实施。二是健全实施体系,明确震防处牵头,震防中心主体承担,抽调全局各部门人员成立实施团队,设综合协调、实施指导、数据验收和成果汇交应用4个小组,责任到岗到人。三是明确任务清单,先后印发《安徽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工作方案》、《2022年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各阶段省、市级任务清单。
党组书记、局长刘欣(左五)率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调研组赴霍山县变电站开展调研
创新管理,提升质量。一是将普查工程纳入局党组年度重点督察任务和局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纳入局务会议每月调度,压茬推进。二是将普查任务分解至各市所辖县区,发挥市级统筹协调作用,以县区为主体组织开展,省局实施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全省一体推进。三是累计组织参加中国地震局各类会议、培训20余次,组织全省普查专题座谈会8次、学术报告会3次、培训班2次,持续提升全省普查团队技术能力。
党组成员、副局长凌学书召集各市地震部门召开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座谈会
压实责任,狠抓落实。一是压实政府主体责任,将普查纳入各市政府目标考核,敦促各市纳入县级考核。二是建立市级联络员制度,成立微信群,建立简报调度机制,累计发布简报6期,推动全省任务协调均衡进展。三是持续开展局内督导,局纪检部门持续跟进,实施团队定期讨论进展和问题,推动普查向纵深推进。
安徽局组织开展全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培训
分级保障,分类施策。一是协调中央、省、市、县分级投入资金保障工程实施,中央、省、市、县级财政累计投入2952.15万元,对工程推进起到了较为充分的保障作用。二是根据各市情况分类组织招标委托,合肥、宿州等9市采用统一招标,淮北、亳州等7市组织县区部门自行委托,另有7个县区由普查办统一委托,均通过二次委托明确了地震灾种承担单位。
技术团队实地开展活动断层钻孔探测
注重质量,探索应用。一是按照数据质检要求和技术规范,强化调查类数据质量管控,第一时间完成数据汇交,组织数据修改,力争第一批次组织数据验收。二是部署各市探索构建调查数据常态化更新机制,在前期调查任务基础上,推进其他市县探索开展地震活动断层、场地钻孔、承灾体、潜在震源模型等调查工作。三是推进各市提前谋划普查成果应用实践,探索开展普查成果在自然灾害防治、城乡社会治理等领域应用研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当前安徽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全面评估与区划工作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清晰、普查工作宣传力度有待加大、普查成果应用实践亟待深化等方面。
下一步,安徽省地震局将以“三年见成效”为目标,按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2022年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方案》5项年度目标为重点,推动全面完成全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切实推进成果共享和应用,力争取得减灾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