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 经验分享

【甘肃】甘肃省探索形成“124+N”工作体系推进普查成果落地见效

信息来源:甘肃省应急管理厅
时间:2022-04-06
作者:
字体:

  2020年8月11日,国务院普查办主任郑国光来我省永靖县调研指导普查试点工作时指出:“要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工作原则,及时将验证后的数据纳入相关行业领域予以应用;要积极开展普查成果应用开发研究,探索建立多类型、多形式的普查成果体系”。

  我们高度重视普查成果应用,明确要求整州试点的临夏州及各试点县区、省级各行业部门始终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普查成果在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社会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一年多来,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探索下,形成了“124+N”普查成果应用工作体系,即:确定一个总体目标、建立两项工作机制、确定四个应用方向、探索形成全省各级各部门的成果应用典型案例。

  一、确定一个总体目标

  始终坚持普查成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普查将形成一套全面完整的共享数据、一套认识灾害风险的科学技术体系和一系列丰富的普查成果,这也将推动各地区在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普查也将建立起全社会全民对灾害风险的正确认识,提升风险意识;在普查过程中也将锻炼出一支知晓灾害风险、具备相应技术技能的专业队伍,这都将对未来全省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为我省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综合风险防范、自然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根本支撑。

  二、建立两项工作机制

  (一)建立工作保障机制。省普查办编制《甘肃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指导意见》《甘肃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应急管理系统试点工作方案》,为普查成果应用提供制度保障。专门设立数据与成果应用组,负责组织开展已有普查成果数据整理分析,指导各地推广应用普查成果,协调省级有关行业部门开展成果应用方面的研究。

  (二)建立技术指导机制。省普查办省级技术组强化成果应用研究,重点着眼于获得的灾害隐患分布、承灾体基本情况、减灾能力分布等基础数据,结合我省各地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普查成果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涉及灾部门专业优势,各涉灾行业部门均推荐本行业灾害防治及研究的专家,共同借鉴普查成果推进灾害防治工作。

  三、明确四个应用方向

  省普查办鼓励支持各地将普查成果用于“智慧城市”“雪亮工程”“智慧应急”等项目建设。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各地各部门工作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普查成果应用的方向。

  (一)提升能力。通过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做好各单灾种专项防治和综合防治工作,合理布局防灾减灾救灾资源,不断提升灾害防治基础能力建设和应急资源保障能力。

  (二)完善体系。通过完善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体系,提升单灾种和多灾种耦合的灾害监测、风险评估、趋势预判、预测预警、损失评估等全过程的灾害研判能力。

  (三)智慧建设。将隐患评估和基层减灾能力成果与城市安全管理相结合,为应急救援提供科学的避险转移、抢险救援力量调配、资源调度、社会力量参与等支撑,完善智慧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四)推进融合。推动普查成果与基层社区等相关数据库共享共用,实现普查成果与基层治理数据的有机融合,推动普查成果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提升基层的社会治理水平。

  四、探索分层级分类型分部门的典型应用案例

  一年多来,我们探索形成了成果应用的工作思路,省普查办、各行业部门和各级应急部门协同推进普查成果应用,进一步拓宽成果应用方向,形成一批成果应用典型案例,工作效果明显。

  (一)单灾种、单要素调查评估成果数据应用

  1.应急部门。在分析研究历史地质灾害、历史地震灾害、历史水旱灾害、历史气象灾害、历史森林和草原火灾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全省各种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对灾害的历史规律进行评估,揭示了灾害趋势、影响态势、空间格局等灾害区域特征,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图1 省普查办整理分析历史地质灾害和历史气象灾害调查数据,得到我省冰雹灾害频次分布图、暴雨洪涝灾害频次分布和地质灾害灾情分布图

  立足永靖县实际情况,围绕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防火、地震等永靖易发多发自然灾害信息,结合应急预案数字化建设,和已有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和隐患排查的重大风险与隐患区域,实现自然灾害监测和及时告警,利用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结合综合研判、智能预案、救援力量和物资调度能力,为及时有效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图2 永靖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系统已实现成果可视化展示

  2.气象部门。参考普查技术规范,建成了甘肃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将部分评估标准集成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集成灾害监测、影响评估、灾害区划、产品制作等模块。

  图3 气象部门建立的甘肃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

  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相关成果用于甘肃省园区气候可行性论证相关工作中,同时为石油危化等重点雷电防护单位提供可靠的风险划分和科学技术支撑。利用积雪普查数据,结合MODIS数据和被动微波数据,建立了甘肃省每日无云积雪500×500米格点数据利用甘肃省最新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牧草监测数据,建立了祁连山区、牧区积雪灾害2000~2020年遥感监测历史数据库。

  3.交通运输部门。将公路承灾体普查的成果应用到我省公路保通保畅、应急抢险、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驻点布局等方面,为其提供决策依据,并为后期防治、处置等工作奠定基础,提高了公路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图4 交通运输部门将普查发现的边坡灾害点进行治理

  2021年将陇南境内G212线、甘南州舟曲县境内G345线等10个崩塌、滑坡、水毁、沉陷塌陷等公路灾害点(段)纳入防治计划正在进行治理。2022年已将天水境内G316线、陇南境内G247线、甘南境内G345线等16个崩塌、滑坡、水毁、沉陷塌陷等公路灾害点(段)纳入防治计划。针对我省陇南、定西等地受降雨影响引发公路滑坡、水毁等灾害频发的实际情况,结合我省区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借鉴公路承灾体普查试点阶段天水、甘南等地灾后公路重建的经验,在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印发了《甘肃省公路水毁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技术指南》,为全省各市(州)县(区、市)开展公路水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4.自然资源部门。运用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数据成果,制定了《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指导全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结合调查数据成果,在气象部门发布雨情、强对流天气等预警后,第一时间启动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会商程序,科学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指导各地各部门有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为应对今年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聚焦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区域,紧盯雨中、雨后等重点时期,派出驻守技术支撑单位开展新一轮隐患排查,对发现险情和成灾迹象的隐患点,组织受威胁群众果断撤离。

  图5 自然资源部门对调查发现的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由于撤离及时,灵台县大型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

  (二)普查技术体系拓展应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借助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契机,借鉴普查经验,编制完成《甘肃电网设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标准》,填补了国内电网设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标准的空白。开发电网设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警功能系统,通过接入电网基础信息及外部自然灾害实时信息的数据,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一张图”,实现13类自然灾害风险早期识别、自然灾害评估分析与预警。开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APP,通过普查程序,完成24.2万余台电力设备设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累计填报2400余条自然灾害数据,日活跃度达到3758次访问。

  图6 电力部门建设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预警系统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普查成果应用探索,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好的经验做法,重点研究普查成果在灾害保险领域、灾害应急处置、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基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提升普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分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