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 媒体聚集

【央广网】我国开展首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信息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1-05-06
作者:
字体: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这次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就应急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那么这次普查的对象都有哪些?普查会如何组织与实施呢?主要的创新都表现在哪些方面?总台央广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培军。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史培军表示,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摸清我国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史培军说:“我们要知道现在各地区、各主要承灾体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灾害危险,因为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够做好预防,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些数据调查完以后,通过绘制的图鉴就能为我们进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比如这是高风险地区,我们就要避开在这些地方搞经济社会的建设。”

  史培军介绍,这次普查将首次实现自然灾害风险要素的“全集”调查。也就是,普查既涉及多个自然灾害类型的致灾要素调查,也涉及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等重要承灾体要素的调查,还涉及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资源(能力)的调查。史培军表示,这些工作与以往开展的单要素、单部门、部分地区的调查有明显不同。史培军说:“第一个是对地震、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还有林火灾害进行普查,调查清楚这些地方有什么样的灾种、这些灾种的历史灾害状况。第二个是对承灾体对象的调查,比如受影响的房屋、道路、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和受影响的人口等。第三个是把这些数据都调查回来以后,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我们制定防治区划,让我们能够做提前的预防工作和防治工作。”

  史培军还介绍,这次普查的创新也表现在首次实现不同行业部门采用统一的技术框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之前,不同行业部门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理解不完全一致,评估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次普查要实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就要在统一的技术框架下实施。史培军说,这也是这次普查的一个难点。他说:“因为这次涉及到的灾种多、影响的对象多、要完成的内容多,因此如何进行综合是这次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也在确定普查方案的时候进行反复论证和综合。涉及到单灾种到综合灾种时,会遇到一些难点,我们已经考虑到运用现有的大容量计算机和一些好的计算模型,我们能克服这些困难。”

  数据质量是衡量普查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史培军表示,这次普查将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制定各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技术标准规范和方法要求,同时在普查软件系统中设计开发必要的质检功能和工具,来支撑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史培军说:“大量的调查数据,如果你没有一套信息管理系统,是很难做到准确的。这些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现在广泛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和云计算遥感系统,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为这次普查专门研制了信息统计、要素统计等各个途径统计的技术集成体系,整体是以数字化方式代替了传统填表的方式。”

  据了解,这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2020年为普查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2021年至2022年为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这一阶段将完成全国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普查成果。

  史培军强调,及时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科学评估全国和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制定科学实用的灾害综合防治区划,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灾害风险,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史培军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对付自然灾害就像打仗,你不了解对象,你怎么能打赢它?也就是这些信息是我们防治自然灾害的基础,对我们提高防治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这次的工作将为我们如何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这样就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涉及到每个人生命安全基本信息的普查,希望得到全社会的全力支持。


分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