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 媒体聚集

【新民晚报】被央视报道!普陀区这项工作有何亮点?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22-06-28
作者:
字体: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经国务院同意,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近日,普陀区应急管理局初步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数据调查和质检任务。普查过程中,普陀区的工作方法多次受到市灾险普查办肯定,并被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应急时刻》报道。

  统筹推进,保障普查工作科学高效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包含的内容很全面,对人口、家庭应急物资、历史灾害情况等信息都要有综合立体的了解,并做到覆盖每个家庭、每家企业、每个场所。”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加上普陀区地处中心城区、横跨内中外三环、紧邻苏州河畔,以及人口密度大、居民住宅多、公共服务设施多的特点,让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

  因此,自2021年7月启动全面调查工作以来,普陀区就建立了组织架构,制定了工作计划,保障普查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开展。普查工作由区灾防委牵头,区应急局承担区灾防委办公室职责。区应急局会同相关委办局、街镇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科研院校、企业专家学者成立了普查工作专班,对普查任务进行了分解细化,制定了工作方案,制定的《灾害风险普查实施细则》在全市首份通过评审并印发。

  

现场核查

  为保质保量推进工作,区应急局挂图作战,根据清查成果评估细分工作量,制成“一表一轴一图”(推进计划表、时间轴、任务量分布图)张贴于办公场所,严格把控进度。同时在普查工作中,积极协调各行业部门、街镇履职尽责、协同作战、主动作为。通过建立联络员和工作群机制加强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工作开展过程中,区应急局还将质量控制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落实本级自检、行业审核,并聘请第三方单位开展质量检查,全面配合市级核查工作。通过多级质检,全方位保障数据可靠性。

  

挂图作战

  在今年年初,普查专班已按照国家明确的标准要求,对辖区内的1.48万余栋房屋、100余座市政桥梁、300余段道路、273个居民社区、40余年历史自然灾害情况,以及水旱、地质、地震、气象、森林火灾5个灾种致灾因子情况进行了地毯式、全覆盖的普查,获得了第一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情况数据。全区公共服务设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能力的信息填报、现场核查、行业审核和数据质检等工作已全部完成。疫情期间,针对前期调查数据,工作人员进行了进一步的核对。

  盘活数据,完善城区风险管理

  “普查只需要统计社区人口信息,但当时普陀区做了一个‘有心人’,把所有的佐证材料里面的人员姓名、地址录入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后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上海市应急局防灾减灾处三级主任科员陈玉喜谈到。这样一个举措,实则是让灾害风险来临时的处置可以更加精细化。例如在台风来临时,可以第一时间调取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的分布信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及时通知到他们。

  “我们希望普查得来的数字不是冰冷的,而是能够通过盘活、更新实现科技赋能,使数据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普查过程中,区应急局本着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福之于民”的工作思路,致力于实现“边普查、边运用、边见效”。通过将数据导入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后台,不仅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的沉淀,为今后应急物资筹备等风险管理举措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还可以与其他部门联通、共享,在消防、民生等领域加以应用。如对于消防工作而言,普查得到的数据就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在火灾时对层高、受损情况等关键因素进行提前判断。

  

部分宣传品

  此外,普查工作还利用深入联系群众的机会,在2021年普查阶段,工作人员结合“5·12”防灾减灾宣传、国际减灾日宣传等专项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宣传品,通过会议、现场核查、登门走访以及家庭减灾能力入户调查等契机进行发放、宣传,提高基层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让普查工作“一举多得”。

  下一步,区应急局将根据全市统一安排,以前期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和风险区划,并深入研究成果应用,探索灾险普查与常态化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提高全区灾害风险管理能力,让群众、企业生活、发展有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环境。


分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