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普查成果应用工作,明确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三年明显见效的工作目标,要求各地各单位及时整理分析普查数据,将普查成果广泛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
一年多来,广东省各地各单位认真落实“五个坚持”(坚持科学部署、坚持理论引领、坚持先行先试、坚持共享共用、坚持点面结合),积极探索将普查成果应用于日常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中,实现数据成果共享和转化,普查成果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先行先试 共享共用
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广东省在编制普查实施方案时,明确各阶段各类普查成果的应用工作要求,提出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综合减灾能力、精细化治理重点隐患等方面开展普查成果应用的实施意见,为全省各地各单位推进普查成果应用明确思路和方向。
广东省充分发挥普查试点先发优势,科学引导试点县(区)应用普查试点工作成果,探索普查数据本地化和平台共享路径,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探索应用普查成果。
广州市从化区开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展示与管理平台,以“数据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形成灾害风险“一张图”、减灾救灾“一张图”、专题展示“一张图”;深圳市龙岗区在区大数据中心建立风险普查数据库,制定数据校验规则,明确数据收集上报、审核入库的路径和方式,实现普查数据本地化和平台共享。
普查成果应用离不开技术理论的指导。广东省结合工作实际和区域特点,组织开展普查成果在应急保障资源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保障城市生命线运行、共享共用等多方面进行应用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普查成果应用场景和需求。同时,该省扎实推进普查成果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全力夯实普查成果应用基础。
该省通过应急管理厅数据平台和省、市政务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交换,为省、市、县、镇四级应急管理部门(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机构)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实现全省风险普查数据成果共享共用。
点面结合 拓展领域
各地各主要部门单位以“点面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展普查成果应用领域。应急管理部门整理前期工作中掌握的地灾隐患点、内涝点、城市危桥等风险隐患点数据,纳入广东省“智慧大应急”综合应用平台;水利部门将水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应用到灾后救助和灾后评估,制定主要流域水旱风险防御战略,编制防灾减灾及土地利用规划,辅助防灾减灾科学决策和防汛调度管理等工作;气象部门将暴雨和台风普查技术应用到汕头城市内涝预警模型研发、中山台风强降水巨灾指数保险实施方案编制、广州暴雨强度公式修编等工作。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在“一网统管”统筹发展和安全应急管理平台上设立统筹趋势板块,整理前期工作中掌握的风险隐患点数据,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数据智能等科技信息化手段,进行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领域在未来一周、一月及更长周期的安全趋势分析预测;广东省林业局利用普查工作中森林可燃物样地调查、森林野外火源调查、森林火灾减灾防灾能力调查、历史森林火灾调查初步数据成果,结合当地林情、社情、农情,分析防灾减灾救灾要素现状和孕灾致灾因子,形成镇级森林防火要素报告,绘制森林防火“一张图”,切实做到以普查成果推进森林防火日常工作。
深圳市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地特色风险隐患,如内涝点、垃圾填埋场、超高层建筑、建筑工地等,开展精细化风险评估区划,全面、精细评估风险隐患、减灾能力,建设市级1∶10000或1∶50000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图、综合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成果库。
广州市从化区开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展示与管理平台,设置风险普查在线统计、业务应用发布管理、应急资源“一张图”展示等多个功能。
下一步,广东省将持续增强各地各单位防灾减灾意识,提升承灾体抗灾能力,在动态风险评估与区划等方面积极扩展普查成果应用范围。